健康小常識  

 

 

  抬腳有利健康  

  

        腳部有豐富的血管,神經與腦和各個內臟器官相連,腳部不適可使人腰疼、頭痛、焦躁不安。腳部汗腺比較密集,對調節體溫起重要作用。腳最適合的溫度是28-32OC,低於22OC就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,使人感到不適。當一個人的雙腳翹起高於心臟部位,腳和腿部的血液回流心臟和肺部,使血液中的氧得到充分利用,長時間繃緊的大小腿得到鬆弛。每天兩三次,每次平躺在床5-10分,將雙腳抬起,高於心臟,可使新鮮血液輸送到大腦,使身體和血管得到休息鬆弛,經常這樣做,除了能解除高血壓及靜脈緊張外,還能使大腦變得更敏銳,記憶力久盛不衰。看電視時把鞋脫掉,將雙腳放在沙發或椅上,也有同樣的效果。

         

 

  別坐著午睡  

 

  醫學家們曾做過觀察,當人們熟睡後,心律就變慢、血管擴張,流經各種臟器的血液速度相對減慢。若坐著睡覺,流入大腦的血液就更少,特別是午飯後,較多的血液要進入胃腸系統,加之坐睡時彎著腰,兩腿蜷縮著,呼吸沈悶,加重了腦組織血液不足。這樣睡醒後,感到渾身痠痛、頭暈、耳鳴、腿軟、視物模糊及面色蒼白,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恢復,這是由「腦貧血」引起的。長此以往,會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。

 

 

  冰敷、熱敷的運用  

 

  冰敷的主要目的是消腫、消炎。當受傷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內,患處有紅、腫、熱、痛任何一種情形時,都可使用冰敷。再擴大各種急性損傷後,皮膚、肌肉、血管受傷發炎或內出血,及韌帶、肌腱扭挫傷初期,痛風、類風溼性關節炎及退化性關節炎急性發炎期,可用冰袋、冷水沖洗,或用塑膠袋裝冰塊,外用毛巾包裹,置於患部五至十分鐘換一次,紅腫嚴重時,一天可數次冰敷。

 

  熱敷的目的,是藉由提高患部溫度,達至鬆弛緊張肌肉、消除肌肉痠痛、疲勞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消除神經疼痛、慢性關節發炎、扭挫傷慢性期,或受傷後廿四至四十八小時,並無紅腫發炎現象者、虛勞性腰痛、落枕無發炎者,都須用熱敷處理。

 

  簡言之,受傷後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前可冰敷,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後可熱敷。不過,趕緊就醫,少動、多休息,持續治療,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