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社會關懷〉

  拾荒慈善家趙文正  

文章擷取自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文/陳建瑋

照片擷取自東森新聞網

 

        市井小民如何與億萬富翁一起登上《富比世》名人榜呢?清潔工人趙文正的方法很「簡單」,每個月捐出七成的薪水就可以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白天在鐵工廠當清潔工,晚上在街上撿資源回收,日復一日從不休息,堅持了將近40年,趙文正涓滴累積的財富非常可觀,不過他和其它富翁不一樣,因為他將這些財富全都捐贈給了需要幫助的失學孩子,獲得「男版陳樹菊」的稱號。儘管他或許在街上,身影渺小卑微,卻換來了全台灣人的尊敬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趙文正從35歲起,就開始他的捐款之路,即使家裡有5個孩子要養,薪水也只有一兩萬元,就算在凄風苦雨的冬夜街頭上,翻找垃圾桶的資源回收,他也不曾放棄。每一次彎腰撿起的寶特瓶,最終累積成幫助弱勢孩童的力量,進而讓他看似黯淡無光的人生,發出最耀眼的光芒。

 

老窮苦人知道 還有更窮苦的人需要幫助

 

        2012年,《富比世雜誌》選出了「大中華地區行善英雄榜」,台灣地區上榜的共有4位,分別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、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、已故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和鐵工廠清潔工人趙文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入選當時,趙文正已經高齡68歲,從他開始捐款起算,已經持續捐款33年,總金額將近400萬新台幣,雖然遠遠不及其他獲選者的捐款金額,但這些錢卻是他從每天少則數十元、多則兩三百元的資源回收金裡累積下來的,平均每年捐款12萬元,幾乎是他所有收入的7成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趙文正出生在貧苦人家,卻有7個兄弟姐妹,家中經濟資源有限,只足夠讓他念完小學畢業,就要開始工作掙錢。當時他就立下心願,長大以後一定要幫助其他窮苦失學的小孩,讓他們有書可以念,「不要像我一樣這麼辛苦。」趙文正說。

 

        「錢夠用就好,留四分之一,剩下的都捐出去。」趙文正白天在鐵工廠當清潔工,每月薪資大約兩萬元,35 歲時他就開始實踐自己小時候的理想,捐錢助人。由於薪資微薄,為了能夠多捐一點,他開始在路上撿垃圾,做資源回收,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,存到一筆整數就全部捐出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他捐款的對象包括世界展望會、家扶基金會和慈濟功德會,也特別捐助惠民學校,幫助200多名視障兒童,長達20年。有一次他聽到世界展望會發起一個幫助海外貧童的計劃,他也二話不說就認養了兩位,總計10年期間,捐款20萬元,對趙文正來說,似乎是理所當然毫不猶豫的事情。

 

世上苦人依然多

 

        即使在2020年的台灣,仍然有許多貧困兒童需要幫助。家扶基金會公佈最新的調查報告指出,台灣弱勢家庭中,有 69% 的孩童自覺需要幫助,有將近8成的孩童家中沒有能夠讀書寫作業的空間,也缺乏相關參考書籍讓他們完成作業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,許多學校都開始推廣遠距教學,這更凸顯了資源不均的問題。因為弱勢家庭中,約有6成學童沒有電腦或平板電腦,甚至有大約4成學童,家中沒有網路連線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台灣雖然人均所得已經在全球排在前段班,但是台灣世界展望會等非營利組織,每年幫助的窮困學童依然高達數萬人之多,而協助他們改善學習環境,甚至提升生活品質,就是透過像趙文正這樣的善心人士,一點一滴從零錢化成更美好的童年。

 

       在滿腔熱血的善念驅動下,趙文正堅持 365 天全年無休,即使在除夕夜,他依然會上街翻找垃圾桶,希望多撿一點寶特瓶,就能夠幫助更多孩子。不過,血肉之軀總有極限,隨年歲增長,趙文正不僅身上帶傷,連視力也逐漸模糊,但他仍然堅持不懈,繼續撿繼續捐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趙文正在獲得行善英雄榮耀後,又得到「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」的愛心獎,這個獎本來是希望能夠鼓勵更多人一起行善,所以提供獎金給這些善心人士,但這筆上百萬的獎金到了趙文正手上,立刻又被他捐了出去。如果說大英雄視金錢如糞土,那麼趙文正比英雄境界更高,因為他深深知道對小人物來說金錢有多重要,而他甚至願意付出時間精力,將別人視為糞土的垃圾變成金錢,再化為助學的力量。

 

行善不必是英雄

 

        在趙文正登上行善英雄榜的兩年前,來自台東的菜販陳樹菊先獲選為《富比世》亞洲行善英雄榜,並成為「窮人行善」的代表,因此趙文正的事蹟曝光後,也被封為「男版陳樹菊」,這兩位年近古稀的英雄,體現了台灣從最窮困的1950年代,到經濟起飛後的反思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無論社會怎麼進步,經濟如何發展,貧窮與弱勢教育問題似乎永遠都會存在,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這兩位行善英雄一樣,幾乎將全部生命都奉獻在捐助他人,但也別忘了還有很多方式能夠幫助弱勢。像是同列於榜上的企業家,運用財富和影響力來助人,台灣女神林志玲則是運用她的知名度與影響力,協助募款幫助更多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在趙文正的故事中,最啟發人心的,不是我們能夠捐多少錢,或怎麼存錢去捐款,而是不分行業貴賤,無論收入高低,只要有心行善,就能為這個世界,增添一分溫暖的善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