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小編愛說話〉

  時時造好運、處處造好命  

           

 

        話說有一人養了一頭驢,天天用牠來拉磨,這人總嫌驢走得慢,每天就拿著一把竹子做成的掃帚打罵這頭驢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後來,這頭驢就轉生做一個男人,這個打驢的人就轉生做了個女的,因緣果報成熟了,就結婚了!婚後,這個男的一天到晚打這個女人,無論拿起什麼東西就打,甚至吃飯的筷子拿起來也打,這個女人不管做什麼都不對,一天到晚挨打受罵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一天,碰巧遇到誌公禪師(註一),這個女人向誌公禪師訴苦說:「唉!我這個丈夫,不知為什麼天天都打我?您老修得五眼六通,勞煩您看看我們這是什麼因果,為什麼他天天打罵我?」

 

        誌公禪師就對她說:「你前生是個男的,在磨坊裡天天用竹掃把打驢,現在這只驢就轉生做男人,成了妳的丈夫,你就是那個打驢的人,現在做女人,你們倆結婚後,這個由驢轉生的男人就天天打你。」「一隻掃把由幾百條竹子做的,你現在要想解這個冤結,我教你一個方法,你就把你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收起來,留一個用馬尾織的拂塵,你男人找不到其他東西,就會拿那個東西打你,打了妳後,妳就告訴他說『妳前生就是那個趕驢的人,他前生就是那隻驢,因為被妳天天打,所以他現在也天天打你。那他現在用馬尾織的拂塵打妳,這一下就有幾百條,所以他打妳一頓,今天就把以往的債都還了!』你對他說明白以後,他就不會再打你了。」

 

        於是她就照做,把所有的東西都藏了起來,她丈夫回來,也不由分說,就想要打她,各處找東西也找不到,只找到這個馬尾拂塵,劈頭蓋臉就朝她打。以前他打,這個女人就跑,這回,她就坐在那地方挨打。等他打夠了,他就問:「我以前打妳,妳就跑;今天打妳,妳怎麼不跑呢?」她就說:「你打我是有前因的,今天誌公禪師來,我請教他為什麼你天天打我?他說了我們之間的因緣……。」這個男人一聽: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,那我現在不可再打了,我今天打她若打過頭了,來生又換她來打我!」從那以後,兩夫婦不再打架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所以說,因果這個自然法則,支配了我們人生當中的許多人際關係及身處當中的相處品質,真是半點不由人,人無法跳脫這個自然法則,所以明白後就知道,要好運、要好命,一定要在〝因〞上努力,每一刻都為自己的將來創造好運、好命。人們往往在接受好的果、享受好的福報時,覺得自己很行、很厲害,認為人們說因果都是迷信、消極、宿命的;等到面對不好的果時,卻咒天怨地的,認為自己這一生又沒做壞事,為什麼老天爺要這樣對他?這個時候怎開始迷信、怪罪不言不語的天了呢?

 

        小時候看過馬戲團,後來才知道,這些動物要上台表演前,不知要挨多少打!過去到泰國旅遊時,曾跟著其他人一起去騎大象,騎了才發現原來泰國人是用大榔頭敲打大象的頭來下指令;後來隨著見聞更廣,慶幸自己沒有笨到跟朋友去西班牙看鬥牛,那才是極為慘忍!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們要怎麼樣在”因”上努力呢?就是時時設身處地,用同理心換位思考,那麼你在做任何事時,都會考慮他人的感受,為他人留餘地,疼惜他人,不讓他人受傷害,就是時時造好運、處處造好命!

   

註一:

 

        誌公禪師俗姓朱,又尊稱為誌公祖師、寶志禪師,七歲時,依鍾山(今紫金山)僧儉出家,居道林寺,專心禪觀,後以神通及不修邊幅的言行而聞名,與佛圖澄有相似之處,有許多神異的事蹟,是梁武帝時代佛教高僧,與達摩、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,梁武帝時為帝師,極受崇信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相傳梁武帝曾使張僧繇為他畫像,誌公現出了「十一面觀音像」,因此他又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相傳海青袖口是縫合起來的就是誌公禪師的設計,據說梁武帝的皇后郗氏不信佛,時常想用方法誣害僧尼,有一次她命宮人做了一些肉包,召請誌公禪師師徒用齋,以便造成和尚犯戒,如果僧眾不吃,就構成了違逆皇后旨意之罪,誌公禪師乃是得道高僧,早已預知,於是事先命令門徒,都把海青的寬大袖口縫合起來,先把饅頭預藏袖筒之中,當進宮接受午宴時,一手把包子放進空袖筒里,再至另一袖口中取出饅頭來吃,就這樣逃過了郗氏的詭計,

 

        除了誣害僧尼,郗氏又因時常嗔怒於後宮妃子,死後墮入蟒蛇之身,梁武帝請求誌公等僧超度,現代流傳的《梁皇寶懺》(原名《慈悲道場懺法》)即是誌公與十位高僧為超度郗氏所作,這本懺法的內容,不但輯錄了許多佛教大乘經典的章句,還從經論中錄出1,275尊諸佛名號,可說是中國佛教史上部帙最大的一部懺法,因此素有「懺王」的美譽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相傳誌公曾經向梁武帝引薦菩提達摩,但梁武帝與達摩話不投機,後達摩東渡至北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