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百事新說集>

  百化的世界12  

作者:戴欽松

 

        本土化:如果某人的言行舉止,或穿著近乎洋人,難免被指為「洋化」,近十餘年來我國則流行「本土化」。早期的政壇,位高權重者,或中央民代談不上「本土化」後來中央部會長漸次有本土人士出任,報章雜誌乃報導,官場已漸次重視「本土化」,隨後老一代的中央民代,在逐漸凋零及退職後,從事全面改選,於是乎政治圈的「本土化」更是明顯,假如記憶沒錯的話,「本土化」辭在那個時段最受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國職棒以往清一色是本國球員參賽,近年來奔馳於球場上的球員,幾乎每隊都有不少洋面孔的。曾有報導,為了擴大台灣大聯盟球員屬地主義的理念,結合職棒與地方共榮發展,促進台灣大聯盟的成長,台灣大聯盟將強調球員的屬於地方外,也將以洋將「本土化」為目標,俾切實實現地方棒球,獲各地球迷認同的理想。屆時洋將「本土化」,洋將在台灣將不再是異化的一群,洋將屆時除高薪留用外,還鼓勵他們加入我國國籍,俾和台灣球隊融為一體。目前職籃各隊亦有不少洋將參與,據悉亦是將進行「本土化」,以避免緊縮洋將出賽限制人數的困擾,使洋將更有發揮的空間。站在球迷的立場,欣賞一場精彩的球賽,總覺得較能值回票價。從球技比較上言,洋將的表現似乎都不賴,縱使洋將上場易將「本土化」球員比下去,可是觀摩較出色的球技,看看洋將的表現,有何不可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相對於「本土化」而類似的是「當地化」,此係指某企業於他國成立營運據點時,究以設立聯絡處、營業所、分公司、外商公司,或「當地化」公司較有利之選擇運用問題。所謂「當地化」公司,乃係於當地設立公司時,以符合「當地本土化」公司之設立規定辦理(諸如投資股東及出任董事長者需具備當地國籍之人士)。一般而言,在他國設立「當地化」公司之優點為,可與當地公司享有同樣權利或免除稅法上困擾,前者如東南亞國家,對投標之營建廠商,經常會排斥非當地公司,或當地公司可享有優惠條件,後者如美國,對非當地公司,於年度查稅時,將含蓋其母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之所有營運資料,以防止逃漏稅及不當資金高度等,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設「當地化」公司常需「借用人頭」,為保障公司權益之安全,恒有必要制定「當地化」公司之管理控制制度,俾免滋生流弊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白熱化:日常生活中,最常見的「白熱化」,是百貨公司的「折扣戰」,每逢節慶日各百貨公司都會舉辦商品「折扣」活動,折扣大小亦有不同,以往打八折、九折已不錯,近年的折扣更向下打,一折、三折的也不少,又過去打折,常有先提高價碼再打折,結果消費者發現受騙後,對折扣並不熱衷,形成折扣期間逛者多,買者少,嗣後百貨公司或許發現「折扣」促銷無效,乃普遍採取「真折扣」,因之,折扣期間,往往吸引大批消費者,使來逛者都樂於滿載而歸。曾有某百貨公司在打折期間的業績,日達二億餘元,足見折扣確實可引發購買慾。照說百貨公司之週年慶,該是在不同月份,可是時下卻流行,只要某一百貨公司宣佈舉辦週年慶折扣活動,必然掀起各百貨公司均紛紛跟進,於是乎「白熱化」的折扣戰,自然各顯神通,而同樣貨品究竟折扣後那家便宜,還是要「貨比三家不吃虧」,因此,街上的人潮,湧來擠去的確實不少,見到行人各提各的袋,各袋標示的百貨公司應有盡有,著實印證了「台灣人的錢淹腳目」,購買的潛力,真不是吹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另一「白熱化」的場面,常在選舉期間出現,由於民主化過程不斷邁進,黨派林立且對立,言論較以往又開放自由,因之,一有選舉即明顯的各立山頭,各擁黨派,而顯示「白熱化」的競選花招,便紛紛出籠,通常較易出現「白熱化」的場合,其一是同黨派者在場表示異義,或不予應合時,即群集而攻,交相指責,同時亦有故意鬧場,引致騷動情事,如此的競選「白熱化」,豈不令人質疑民主的素養。另一競選「白熱化」的場合,常出現在各選舉的助選隊伍,沿街拜票發生有意或無意而遭遇時,只要一言不合,一語不中聽,即時展開推擠,情緒一旦高漲,便大打出手,斯時那怕是檢警人員大喊「違法」,舉牌「違法」,或逮捕現場違法者,因群眾已「白熱化」到最高點,似乎「法」已不重要了,「法早已被熱化掉了」,如此的「白熱化」,著實令人為之「一悲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此外議堂上的「白熱化」也上演,由於多黨政治形成後,三黨不過半的民代,在議堂上總是較以往一黨過半時期意見為多,不論是為反對而反對,或為某種理由而反對,以目前三黨較凸顯的政治環境及生態而言,似乎常有聯手配合獲過關的事例,縱然如此,唱獨角戲碼的一方,即使明知大吼大喊仍難回天,可是據理力爭下,常使出「程序問題」拖拉議事,稍有言語閃失,即演出「鐵公雞」、「全武」行,如此「白熱化」一場,掛彩者有之,躺進醫院的也有。這還不說,熱熱鬧閙幹一場後,又分別召開記者會,各自表明真相,可真是「場內白熱化」串演至「場外白熱化」,閉門「公開化」搬出亮相,對民眾或民族幼苗開啟示範,更出糗到國外,成了「台灣政治奇蹟」,議堂上如此「剛強的白熱化」,真不知須到何時才能轉型為「柔性的白熱化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