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識淨化理論 (二)  

 

  • 問51:論「我本求心、心自持」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我本求心、心自持。心為萬法之基本,人之原始,若無心,一切「心法與色法」又是如何來?心自持是對本始之後,一切因緣而有一個了知之因本,故若自持,而不持,其實!是早已持之也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2: 論「求心不知、待心知」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求心不知、待心知,其實並非心知,而是「識之明晰」,心又如何知?心本不知,必要有「識種」方可轉其知,因此人道世間所言:心知,其實非心知,而是識之明晰,亦是經驗所累積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3:論「佛性不從心外得」?

    • 仙佛聖示: 佛性本不從心外得,方才已示知「識之明晰」的,故佛性亦如此,道性亦如此,善性亦如此,自性亦如此,魔性亦如此,惡性亦如此,又何可得之?只是一個經驗所累積之轉換而已。對「萬法唯心」又萬法亦唯識種所變現,對於無形界之「心法與色法」即可對治實相界之萬法「心法與色法」作界線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4:論「心生本明,惑亦本明」?

    • 仙佛聖示: 心生本明,惑(貨)亦本明,無明亦本明,無知也本明,如何善用這一些提昇,即可化除本明之惑而達至上乘,這就是惑生,能用過去知識經驗,加以當下成長學習,而轉變人道世間惑障即無明。又在「無明生,障礙開;智慧生,無明除」。「提昇」即無「惑」亦「無無明」的,亦可教化傳承於後代作成長,昔時各佛尊亦是如此教化傳承後代。惑(貨)亦「色與心」之轉換而已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5:壇經之「風動」、「幡動」是「仁者心動」,此「心」是何心,六識心嗎?風與幡是萬法,還是八識之相分?故其心應是「相心」之「動相」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六祖壇經所言之:風動、幡動、心動問題,實際上幡若無風能動否?起心動念能認知否?在汝所認為是風動、幡動,或心動?其實三者皆動,不然!又如何言之「意境」也!若以實相來言是否如此?風與幡若用於他物比喻,則風動、石動否?如此風動、樹動?「認知」即「動念」也,此「起心」即「心動」了,只是這樣而已!「閉了眼」即「潛意識」之動的,「有看」無動,皆動也!  

             風不動一切就停住不動了。何者動?心之所認知動也,正是然也!動相即心相,心相即動相與靜相,此三者之此動靜,又是自心所認知也,何者動?外相動,起心即隨之,是何者動之?對心若已死,會動否?所以外相動,心隨境相動,如此「相心」、「相動」皆動也。

     

  • 問56:「淨色根」與「見相二分」從「自證分」變現下來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「淨色」為根之因緣本,汝以見相二分此雖然可通,但卻差之甚多。對於「自證分」變現亦是如此,又對「淨色根」與「扶塵根」在唯識學當中,有其相互關聯因緣,若以「見分」、「相分」、「自證分」而變現之因緣來解釋,倒不如言「淨色根」與「扶塵根」這兩者之異通更妙;在「淨色根」為因本,「扶塵根」為外緣,此是以「唯識學」之根基!可以再深入探求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7:佛法身無有種種差別,色相云何能觀種種諸色,是否法身是色實體,故能現種種色,謂從本以來色心無二,以色本性、即心自性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佛法身有否種種差別?色相當然有之,不然何來區分那麼多之「佛法身」之層次、境界、果位,而示現種種諸色,其色實體謂從本以來色心無二,以色本性即心自性,亦言其佛心、佛體、佛之能量乃是個體所示現而不同,因緣也不同,時空也不同,環境更不同,比如 世尊在當今元會有來娑婆世界示現, 阿彌陀佛被 世尊拉來此元會當中,又針對藥師佛、大日佛,燃燈佛亦曾有示現,如此在於此元會裡面就有很多沒來者,大部分皆是部分小小角色而已,咱仙佛過去也是佛也,今日同咱崇心宗脈有大因緣下來,又奈何!對於理心佛亦如此,只是其降入人間有肉身,大家都不了別,又對汝認為否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8:十一個色法為何又叫影相唯識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十一個色法為何又叫影相唯識?如此十一個色法為一切所展現,如此若無物相,又何來有色相一切,對於「色法與心法」所見為影像唯識,乃是認知觀念,如此若是以認知觀念與影像所見,為其起動與不起動之時又是如何?有此唯識之認知否?影像唯識正是「心法與色法」所認知,而才能有存在。

       

  • 問59:偏計所執、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之關連何在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偏計所執、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,正是性體部分過程,如此若無依他起性,又何來偏計所執性,這是對圓成實性當中,所應有將前兩者認識之後,再應用於勝義之根基,所言「唯識實性」亦然。針對此三性之作用如下;

    「偏計所執」乃是人類眾生所執持之性,常使正道實物而偏離而認非為是

     「依他起性」則為他人所識而受影響,致使自己跟隨對方而起現一切萬法

    「圓成實性」正是以其作意,而達至圓滿法界之一切,經常是有些偏差的

     

  • 問60:七識之別境慧與般若知觀空慧有何區別?

    • 仙佛聖示:七識之別境慧與般若觀空慧差別,若言:別境亦可提昇為方才之離境,如此離境了,此別境即無存在,若是以別境亦存在,即無離境之分,如此「別境慧」與「觀空慧」皆在認知觀念所分別而已,人類眾生甚難理解其中原意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1:人類在於清淨修持有所成就又該如何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清淨本識並非九識,而是有情眾生早具備本體純淨之真如,一切經典皆無記載,亦難了知,清淨本識亦有,而非清淨本識,此為天上所用之,人世間甚少聽聞,亦有非本體純淨之真如,如此對以後即展佛性,這是一個很深切的功夫,此為先天解,非人世間之思惟,這些將在37至40冊會著作,不對外公開避免造成困擾,自己拿捏。更是一世成就或多世成就之差別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2:「阿賴耶識」會形成係吾人迷於此「一真法界」不生不滅,又「真心與生滅」和合造業而成為一股力量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阿賴耶識形成一真法界,此一真法界人世間所用之,若言阿賴耶識亦一真法界之無形,此無形亦用經驗法則來加以應用,經驗亦無形,只是記憶於八識田中而已,故一切和合,一切緣生,一切造就,若和合緣生,造就滅失之時,此阿賴耶識亦隨滅失,何有存在!但過程即是如此,當下即永恆,過去卻無痕。  

             人世間即如此,簡單應用可轉矛盾與障礙,有情宗教為何很難以提昇,即是如此原因所障礙,而看不破此人生矛盾與障礙是何,即是如此作意,故佛家理諦可轉上提昇,亦可轉向下沉淪,對一般宗教信仰者時常被經典所轉之,又很難以看開經典迷障的,故而提昇亦經典,迷障亦是經典,心理能解脫,遇境又迷障,皆此心在作怪,把「心法所識與色法」同時善加利用,提昇超越可期待。

     

  • 問63:「第六識」要轉「妙觀察智」係由「本明」配合「分別心」去觀察,一切萬法是生滅且無自性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六識轉妙觀察智,係由本明配合分別心,此本明觀察一切法界,全部俱有生滅條件,且無自性,此分別心作觀察方能起於現行之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4:「第七識」是「染污識」四惑常俱,要轉成「平等性智」必要化除自私心,甚且要有「一體同觀」之行為與心態,是否如此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染污識不只在七識而已,對八識、九識當中亦有之,不然一切仙佛聖神皆不會退轉之,又何來能有人類眾生,只是各體時空不同,染淨與染垢多寡而已,此即是:佛聖、仙神、菩薩與眾生凡夫不同層次境界,果位不同而已,一體同觀即是如此,又佛、菩薩、聖神仙真等,亦是不同眾生而已,成就也是不同眾生,皆在不同層次境界能量眾生,再言:若當下崇心宗脈學、宗生皆證大菩提時,請問佛在那裏?仙在那裏?聖又在那裏?也只是一個成就不同眾生而已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5:何謂「識觀明照光」的意義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識–乃真心本體經驗之分別,也是了別所有一切萬相。

    觀–是一切形相所了別,能有目色巧者,舉一而反三

    明–為認知一切之來龍去脈,亦言對事對境了了分明

    照–為投射之因緣,是了知本來過程之作用可觀事相

    光–為明體之重要,其為動能主體之照耀,不使迷惑

             識觀明照光,一切皆如行。識知觀照,明本體一切「光明主體能量」為之。必可在於這方面多用心一點,未來成就是無可限量。

     

  • 問66:「識」之性與「根」之性有否不同?是否因為「識」之性是生滅的,有了物相才會有認識作用,如果物相變動,識之作用也會隨著變動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萬物變動,其識種亦隨萬物來改變名相,這是很如實,不同物體之組合,其名相也由不同物體名相來加以分別,其名相亦不同之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7:「識」之性與「根」之性有否不同?是否因為「根」之性是不生滅的,是第八識「見分」,也是六根之共相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根為基本之原始,此根與塵,相互接觸而引動一切生滅,是八識之見分,也可以言六根共相。此見分與共相兩者功用不同,見分、相分,此同共相但有不同作用,正是皆有不同功能。根性是深植於八識田中,此根性若言根但其無性。必要明悟佛家理諦所應用,就可以完善又能如實性,此如實性有性否?無也!但根亦只是八識當中,所用一環名相而已!是無形無相甚難見之,但卻能儲藏八識之中,能切切實實叩問,此問題者亦非平常人所及之,可讚之,好也! 中道思維建構是已入於造作中,方可言:中道。又見性因質同中道一點關係都無也,中道是造作後方有相互對待,故見性因質早已入於其中了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8:阿賴耶識如何引導菴摩羅識顯真如佛性?

    • 仙佛聖示:「阿賴耶識」如何導引「菴摩羅識」顯真如佛性?八識是種子因,這其中如何顯真如佛性之方法:淨化八識是必要之動作,若不淨化八識,必難以進入於九識中,這是千真萬確之方法,就連信仰宗教一般眾生皆無此認知,甚可惜。

       

  • 問69:菴摩羅識為無垢識,為何有魔性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菴摩羅識為無垢識,為何會有魔性?九識中具備佛魔真如,若言菴摩羅識就已經沒有魔性種因,那是有情眾生所有迷障,無垢識不代表沒魔性,無垢不代表不會起魔性,已在裡面只是沒有突顯而已,皆被覆蓋了,若遇震動就會突顯出來了,魔性中亦有佛性,也是如此的,必要真正明白此道理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0:第八識種子因又是如何形成?只有「起心動念」而無「行為動作」之時,就會有種子因之貯藏嗎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起心動念種子因若無行動,也會入意藏識的,只是沒行動就是斷因了,若再行動也就是種果了,菩薩畏因是不起因,也就不「入意、藏識」的,人類眾生也是由「起了心、動了念、入了意、藏了識」只是沒行動而已,打一句比諭,汝被人欺侮了,甚且相當悽慘,那汝又沒能力報復,是否會起了報復心否?一直想要如何才甘願……,但卻是無真正行動,這種意念入於識種中,一切都只是待緣而已,也就很難有行動,又「好之事情也會如此,只是一直等待,卻沒機會來實現而已」時,整體報復行動都是如此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1:真如本性是否同真如自性,和菴摩羅識有何關連?

    • 仙佛聖示:「真如本性與真如自性」,是同菴摩羅識相差很大,真如本性與自性先天所具足,菴摩羅識是提昇而具足,所以分差極大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2:含藏與含因有何不同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含藏:是經由自己所獲得資訊、知識、智慧,累積於自己的八識田中,這必要應用了才會具備知識、經驗、智慧作施與,含藏是要用於自己生存過程「而用之」的,也在對自己所有的歷練而具備。  

             含因:是自己過去所作所為,而呈現一種善惡、好壞、福禍之分別,這是自古以來,就存在原始因由所累積之條件,未來必會分別對於「福禍、平順」報償所判別的;含因是累世以來,一切成因過程「而體之」的。

     

  • 問73:本識如來藏之本質是:無私性、無為性、無執性、無眾生之我性,雖自性清淨,但與七識具在,而有染污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本識不污染,若污染,人類眾生根本都難提昇,此種人類眾生若沒有污染之時,大部分都很難了別,污染後如何靜化之淨染,形成只知道有生存取向而已,也就一直反覆輪迴人世間,太可惜了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4:起心動念、入意藏識,乃是八識心王和合運,形成一切法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起心動念、入意藏識,正是運行一切法,含括人世間、出人世間皆一樣的,也不分別是超越者與沉淪者,所用於『起心動念、入意藏識』皆一樣,只是轉化不同作用而已!未來差別也就相當大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5:根塵相觸,才有起心動念,是識蘊所含攝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根塵相觸才會起現行,這是相當如實之因緣條件,也是識蘊所攝持之作用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6:起心動念之後「身、口、意、行」,由意根判斷作主,而決定應接收否?是意根之特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身、口、意是意根作判斷,必要由前面經驗法則應用於當下,不接收又如何起現於「行動」之因緣和合?也把往昔累世因緣果報來吸納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7:藏識亦名第八–阿賴耶識,一切所行之識種,皆由第八識所含之識藏,故云:第八識是萬法之根源?

    • 仙佛聖示:「識藏與藏識」只是顛倒名相而已,但在所有作用就不同,八 識是一切種因與萬法之根源,又對「識藏」是早已經存在了,然而「藏識」是後面才加入的,就有了先來先到,及後來後到之差別性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8:初心即本心,即真如本性,其名相雖不同,皆指向最崇高之理心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初心即本心,如此真如本性,名相不同作用也不同,但都是在言相同一種意向「真如心」而已。種因與因種雖顛倒名相,但作用差誤極大,初心、本心、真如本性,各具不同作用,皆只是在言一種「真如心」,此真如心是「理心真如」性之本來體。

       

  • 問79:五教皆言「一」,此一乃是「○」之無極真實心,是法界含有總根源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五教皆言一,此一即是○之本來體,尚含有法界之總根源,其當中由無極○之後尚有下化動作:契轉、轉化。以及回歸動作:化轉、轉契才有回無極之○,這四個動作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0:識陰是根塵相觸所生之因緣法,其作用是來了別六塵相分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名相是如此,識若沒有,就難有經驗,又在根塵相觸,就生萬法之因緣,就能了別六塵之分相,即可提昇而有超越成長,若是不了別之時,即在原地打轉而已。「識陰」是無實體形象,不會跟隨「識種」而投生於下一世中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1:何故:意根唯因即生,不需藉緣,此因是何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此因就是識種,也是自己變異而成,人之行為就是如此,一切變異之後即起現行,也是所造因緣之啟動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2:何謂阿賴耶識?心體是因緣法之因本來而有,不須藉緣已經有–自存在,是恆不斷滅之法?

    • 仙佛聖示:阿賴耶識所有心體,是因緣法之因,就已經存在了,有否藉緣?尚觀每一個人不同之「因緣果」作取向的,是恆不斷滅之法否?不一定!此種就有隨因緣而起,隨因果而滅,是可以如此言之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3:此世之識陰,能去至來世嗎?若不能是何原因?

    • 仙佛聖示:如來藏與阿賴耶識,雖然名稱不同,作用卻是相同,意根不可通貫三世,只能當下起現而已,阿賴耶識就可以通貫於三世,宛如心王如來藏一樣。識陰是無法投生入於來世當中,此一世斷滅亦跟隨消滅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4:意根「末那識與本識」如來藏相依在一起,能去至來世否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汝所言意根是指阿賴耶識之意根,而不是一般意根,阿賴耶識之意根,只是隨今世而起現的,絕不可通貫於三世,又在毘羅性海中,就能將意根來追隨於心王、如來藏作起現的,這也是不一定的。若無肉體也有意根,並非只是實相界而已,不然又如何起現因緣果作投射,人世間與無形空間都是如此。若無意根,末那識與本識如來藏相依一起,就會起現投射於下一世,再來當人類或物種,含括聖神仙佛菩薩都一樣,若只有一世人就甚難起現於當下因緣果報之分別性,起現於一世,也只有「乘越提昇者」才能達到之條件,人類眾生就是甚難有一世起現,必要很多世所糾纏,還不一定能往上提昇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5:請開示,禪門云:「證真如」,與仙佛老師說:彰真如,其義同或不同?或同中有異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證真如是否同彰真如一樣?大約是一樣,其實!內裡是不一樣的,對於「彰真如」已經達到自然而然條件了,在「證真如」尚要按部就班一步步來達到的,此種因緣略有不同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6:證真如者,是意識心轉依(安住)於第八識心體之不便易性,與如如不動之清淨性嗎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證真如由心念意識所轉化,可安住於第八阿賴耶識當中,如此心體若不變易性,對如如不動又如何清淨?這必要稍微撥動一下才會清淨的,必能明白其中原委就是如此,人類眾生累世以來皆是這樣,又如何如如不動?人類經常被經典來轉掉了,又能奈何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7:吾人之現業流識皆依七轉識伴生,或是由自心之阿賴耶識中,所流注出來的,敬請開示?

    • 仙佛聖示:現業流識與現業流逝,流識是通過了時空因緣所促成之觀念,現業流逝是累世因果之完消了,皆依七轉識來伴生所有生存起現,也會由阿賴耶識將這一些累世含因來突顯,才會有人類眾生之因緣果報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8:明心見性、開悟證果:是不是就是徹底明白前因後果?眾生因無明,在得到果報之時,還不知道其因是什麼?而「明心見性、開悟證果」者,就能看到其真正原因。這樣理解對嗎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若只言:明白前因後果,根本都不了知原委,在對「明心見性」是一種對自己心性,已經能如實了知通徹後;又「開悟證果」是明了本心本性,也就是「佛性彰顯」此時已經應用出來後受益功能的,這就是人類所言之–真智慧。

       

  • 問89:人要上升,必要讓自己能量變得輕盈。是不是只要清除第八意識之污垢,就能使自己變得輕盈了?第八意識清淨之後,人類肉體還須吃五穀雜糧嗎?人類肉體是不是就是因為吃五穀雜糧,才脫離不了地球所局限,若不能超脫三界?如果哪天肉體不用吃五穀雜糧,只要吸收空氣就能生存了,針對肉體也能與靈魂一樣超脫三界了,對嗎?

    • 仙佛聖示:人類眾生要上昇超越,必要減低貪婪之食慾,未來科技就是如此,人類正是要吃「錠劑與液態」之物資,必會減少了很多殺生殘害,對於第八意識淨化之後又該如何行?如果!人類眾生若沒有食物鏈之資糧,又一直貪圖口慾,想要提昇可以否?也就太難了!人類大部分都是如此行為動作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0:淨化第八意識,是否就是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無我無欲、清淨平等、沒有分別對待?第八意識淨化了,自體能量是否就自動具足了?

    • 仙佛聖示: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,可以由此來進行吧!人類若不能淨化第八意識,宛如起心動念都無我、無欲、清淨平等、沒有分別對待,自體能量必會自動具足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1:「自性清淨」與「離垢清淨」有何不同?

    • 仙佛聖示:「自性清淨」是原本如如一致之自淨體。又在「離垢清淨」已是染著後之淨化,如此尚差一大段距離,這兩者正是不同於一處,自性為先天原始已經具足,離垢清淨是本來所淨化而不受染著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2:「自性解脫」與「離垢解脫」有何不同?

    • 仙佛聖示:「自性解脫」此自性為先天真如,故自性如何解脫,又是一個大問題!此必要有相當深厚之功法,才可將自性來解脫的;故而!又以「離垢解脫」是未來成就之根基,兩者是不同,「自性與離垢」皆解脫了,這種能量是佛乘方能用之。自性若先天大解脫,那人世間又由何而來?所以說,已經染垢了,自性也蒙蔽了,形成有了污垢。如此垢又由何來?一點都看不清楚,人世間污垢十點尚有一些了,百點就有一大堆,千點、萬點那以蒙垢而言,如此佛亦會退轉,並非佛已經不會退轉,那是人世間所言只是時空太長遠了,也就無法實證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3:如何淨化魔性?

    • 仙佛聖示: 如何淨化魔性?當下必要一關關來調整自己所有行事作為,一般人不遇事情修持皆是百分,遇事情一下子出來,那汝言魔性所展現如何?就不及格了!「淨化是耳順」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入意、不藏識,那這樣根本不起魔性,又何來淨化?所存在困難必要一步步來調整,不然汝認為修菩薩道已經很困難了,又何況修佛道更難,也不是入於信仰者就一定會成就,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根本都不可能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4:何謂「覺」換「識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覺性種因如何換識體?覺為靈敏所感通,識為一般經驗法則,覺之靈敏可觀照一切真知,這其中尚有佛性真如與魔性真如,此必區分開來,亦要淨化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5:五別境之慧心所,與般若慧有何差別?

    • 仙佛聖示:五別境中之慧心所,已超乎一般人所認知,故有五別境,如此「慧同心」已有分別,就同人世間經驗法則是一樣,差別了許多層次,必要以人世間所認知為主要,其分別在「已經應用」了,又是以「人之應用」作區分,所以五別境要落實於如實之應用,方有其功效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6:人類在於寂靜中所有感覺如何(四)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若由七轉識進入,所以才有「應用」可言,剎那之間呈現過去經驗法則,另一個「人之應用」因為沒有前次經驗所累積,所以這兩者差別是在於剎那間之作用,但是鮮少人明白其堂奧。在對「般若為本體」故而般若可言「本明」的,也可言「覺性種因」之智慧,這種條件是因為要學習人世間所有知識、經驗過程,方可以來呈現,同本明相差太多了,亦可言本來之智慧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7:何謂藏識與七轉識,非一非異之中道正理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藏識同七轉識,皆傳輸於心王中如來藏所貯存,非一非異,若言中道,那非一了,又是如何言中道否?皆執著於兩邊了,非異亦非中道,故言非一、非異並非是中道,而是有不同之偏向,這在人世間是甚少有作用所變現出來的,若非異相,又如何有中道?此為七轉識之後而有藏識作開發,才會有未來所偏向,對於佛家所云皆可作參考的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8:色蘊有十:眼耳鼻舌身,以及色聲香味觸,皆是藉緣積聚之法,是故以色蘊是虛妄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色蘊有十,眼耳鼻舌身根之主體,及色聲香味觸塵之主體,都是觸緣累積一切因緣果報作償受的,所以色蘊是虛妄,但在實相界若沒有這十種根塵相觸,就不會啟動一切因緣果報,所以雖然講色蘊是空,但也必要藉此來成就自己。

       

  • 問99:識蘊之出生,需要根塵觸三緣和合,方能出現,故為因緣所生法?

    • 仙佛聖示:若以根塵相觸而成為因緣果報之示現,在人世間所有因緣果報,必定藉觸緣而成為媒介,也是儒家所言中道精神,一切中道就沒有所謂善惡之分判。

       

  • 問100:若再深觀,識蘊之出生,亦須根本依之阿賴耶識,染淨依之第七識,及種子因等因緣,才能出現的?

    • 仙佛聖示:此必要依末那識作轉換,才可以由阿賴耶識當中,將儲藏種子因拉出來,才會有起現所有作意現前之一切,由種子因來呈現出因緣果報之分別。